保暖護體基本功
中西醫的畏寒觀點
西醫說
怕冷原因
血液循環不好,血管收縮導致身體散熱量減少,以及體重過輕脂肪過少無法產生熱能,均容易怕冷。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導致體內代謝下降,易有畏寒情況產生。
改善方式:
血液循環差與體重過輕者,前者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,促進血液循環能有助禦寒,後者則是適度補充食物增加體重外,好讓個人體脂肪回到標準值(正常體脂肪含量,男性為12~20%,女性為20~30%)。若是甲狀腺功能低下,要接受治療並服用甲狀腺素藥物。
中醫說
怕冷程度
輕度:冬天時刻會有手腳冰冷的困擾。
改善方式:喝些薑茶能有助讓身體保持溫暖。
中度:身體內熱但四肢冷,症狀為舌頭為紅色、易口渴、身體燥熱等。
改善方式:將體內之氣引導至四肢,內熱較旺者可考慮行氣同時清內熱,若內熱降而四肢仍不夠溫暖熱,再給以其他方武調理。
重度:軀幹及四肢等全身都感到冷,症狀為舌頭為偏淡、全身怕冷、□不渴、體力差,或容易感到頭量等。
改善方式:體內氣血均虛,可從飲食、生活習慣彌補氣血。
輕度怕冷抗顫對策
輕度怕冷的人,在冬季的抗寒重點部位就是四肢末梢,以增加循環和保暖兩項工作為主:
適度運動
若感覺雙手冰冷時,也可以雙手相互搓揉,加速末梢血液循環,並盡量減少皮膚在空氣中暴露的面積,雙手也會變得暖和。輕度怕冷者,也可每天進行適當運動促進新陳代謝,運動能使得血液帶著氧氣到全身各處,氧經過燃燒產熱,手腳、身體自然就會暖和。
局部保暖
除了特別著重手、腳、脖子、腹部的保暖,末梢循環不良的人,可使用暖暖包、懷爐、熱水袋等,並搭配熱敷方式.讓手腳不再冰冷。例如暖暖包、懷爐就很適合放在口袋裡,當手放入到□袋中時可以暖手外,也能溫暖腰部、腹部一帶,可幫助禦寒。
至於熱水袋裝入熱水後,則可以放在雙腿上,改善久坐時血液循不良的問題,同時還有助禦寒:若脖子感覺冰涼,也可以使用熱水袋熱敷一敷脖子,頸部有了溫暖身體也就不再感到寒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