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情緒管理從小培養 父母應以身作則
文/鄧小萍(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護理師)
虐童及虐待動物的社會事件頻傳,細究原因,其中有不少施虐行為是因為施暴者的情緒管理失當所致。他們在成長過程中,未學習到正向的情緒管理方式,以致任意發洩情緒、遷怒,進而傷害他人,這
是不尊重生命的行徑,需要被矯正。
情緒管理是需要從小開始教育學習的。犯錯的孩子可以給予適當處罰。只是有些父母或師長處罰過當,除了對身體造成傷害外,更在孩子的內心留下不可抹滅的陰影,甚至學會以暴力解決問題或對待他人。
處罰的時機-在事件發生的當下,「立即」處罰是很重要的。因為事件發生時,孩童們記憶和感受猶新,立即說明必須為事件受罰的原因後,用良性的方式進行處罰。處罰結束後,並讓孩子自己說出導致受罰行為的原因,並立即教導正確行為,若有被傷害的第三者時,並讓孩子向其表達歉意。
至於良性的處罰方法很多,筆者建議以下五種方法供大家參考:
●面壁(罰站)安靜思過。
●幼稚園的孩童還在學習專注力及控制力,可叫他安靜坐在椅子上一小段時間,等待情緒平靜。
●當孩子大哭大鬧、無法說理、難以控制時,大人雙手環扣,用適當的力道把他全身抱緊,使他有被約束不舒服的威覺使之安靜。
●國小以上的孩童可令其靜念抄書或書寫反省日記。
●扣除積分或點數,累計幾分就要禁足或不得做什麼事。
「愛之深、責之切」,為人父母教養孩童,不僅期待孩童能平安、健康、有智慧地長大,還要培養他們正向、自信、樂觀、勇敢、彈性的人格特質。
情緒管理是人格特質養成的重要關鍵,要如何以身作則,並不寵溺和適時放手拿捏得當,則是父母的重要課題。
全站熱搜